第九章 灰烬下的影子

最新网址:www.washuwx.com

走进几步,才看清楚这里有个水桶粗的洞口,满满的水柱喷射出来。可能是前几天临沂地区连续下过几场大雨,山上的雨水渗进了缝隙里,汇流成溪,从这个洞里冒了出来。

我喊来教授他们,也许这里就是个突破口。

韩教授看了看流水的洞口,又附耳听了听流水的声响,告诉我们这边的岩石比较薄,其中的一个山洞入口很可能就在附近。可是这洞口周围我们找遍了,也没发现入口。

我只觉得肩上一沉,一股重力压得我差点吐了出来,但是几秒钟后重量消失了。我感到蓓蓓已经爬了上去,就悄悄撤到一边。

我撤到一旁,抬头看,蓓蓓已经如同猿猴一般靠着双臂的力量翻上了那块凸起的岩石,紧接着手脚并用,几分钟就爬到了六七米高的另一块岩石上,动作协调灵活。

后来我才知道她读本科的时候就是某个攀岩协会的会员。

那块岩石,看着像个平台,蓓蓓坐在上面喊我们:“上面的确有个洞,洞口足够容纳一个人进出。”说着她从腰包里拿出绳子,绳子的一头在上面固定好,另一头扔了下来。

首先我们协力把韩教授弄了上去,他已经七十岁了,虽然身体很不错,可没有我们的帮助,单靠一根绳索是爬不上去的。我在下面用头顶着他,蓓蓓在上面使劲拉,这让教授省了不少劲。

韩教授上去后,我们又把几个背包绑到绳子上,他俩拉了上去。

最后轮到我们三人。我们三个臭皮匠虽然没李蓓蓓灵活,也毕竟是身强力壮的小青年,三下五除二,很顺利地爬了上去。

在下面看,这里只是一块凸起的巨岩,但爬上去后才知道这上面空间其实很大,足可以容纳十几个人坐着。

洞口位于巨岩上凹进去的地方,不算大,四周也不光滑,看样子是岩石断裂或是雨水冲刷而形成的。

蓓蓓说她先下去看看情况,就把刚才的绳子收了回来,扔进了洞内。

洞是斜着向下的,比较陡,不借助绳子很难进去。蓓蓓带上探险专用头灯和尼龙手套,倒退着进了洞。不得不说,一路到这里,我对面前这个女孩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,难怪这么危险的行动,会派她来。

因为洞口比较隐蔽,黄昏的光线只能照到洞口,最后我们只看到蓓蓓头灯发出的光晕。

突然——那光晕消失了!

“蓓蓓!蓓蓓!”我们急忙喊她。这一变故太突然,就连经验老道的韩教授都始料未及。

“我没事!这下面空间很大,你们下来吧”!蓓蓓在下面喊。

这次是永涛先下去的,之后是韩教授。我和新鹏把背包运下去后也先后进了洞。

果然这下面别有洞天!我们拿出手电四周照了照,这洞高约有三米,宽有三四米,两头延伸看不到头。

举起手电,照了照我们进来时的路口,那明显是个裂缝,也许是在某次地壳运动时形成的吧!

“你们看!”韩教授指着地面喊道。

在手电光的照射下,地面平坦,一直向前延伸到黑暗里。

“这有什么奇怪的,不就是普通的地面么?”我有些不理解。

“正是因为太普通,我才觉得不普通”,教授说道,“这里是山里的洞穴,如果是自然形成的,地面应该凸凹不平,可这里的却这么平坦。不正常啊!”

“说明这个山洞是人工挖成的,至少是经过人工改造的!”我似乎明白了。

挎上背包,准备前去一探究竟,是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又让我们纠结了一阵。新鹏觉得应该向左,蓓蓓主张向右,最后决定先向右走二十分钟,如果没有任何发现,再改方向向左。

走了七八分钟,韩教授就说,向右应该是正确的。我问他原因,原来教授感觉得这条路走起来很轻松,于是他仔细留意了一下,这是个缓缓向下的斜坡,我们现在的位置应该已经在地面以下了。

“向下的?我怎么感觉不出来?”永涛惊呼一声。

自从进了这黑咕隆咚的山洞,我的神经一直处于紧张状态,被他喊声吓得打了个哆嗦,连忙怼他:“向下的又咋了!一惊一乍的!”

“如果咱们走的方向是向下的,那就不对劲了,溪水应该是顺着山洞往下流,怎么会流到山外了呢?”永涛回答。

他这么一提醒还是真是个事,我也觉得不对劲,就问韩教授:“老韩,永涛说的有道理啊!这是怎么回事?”

韩教授竟然笑了笑,说:“不错啊!心挺细的,其实刚开始我就发现了,这是一种极其巧妙的排水设计,常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帝王墓中,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失传了。这山洞不简单啊!单凭这种设计就可以断定这是先秦的杰作。”

我们一边听教授讲述,一边向前走。

“哎呀,什么东西!”永涛又喊了一声。

只见他一个前扑动作,趴到了地上,原来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。我们把手电光移到他摔倒的位置,那里有几根棍子散在地上,有两三根已经折断了。

我一直紧跟在永涛身后,弯腰伸手就拿起其中一根棍子。那棍子大约成人的手腕粗细,两米长,一头竟然被磨得尖尖的。大概是因为时间太久了,我只是随手挥了挥,它就成了两截。

韩教授靠了过来,他拿起其中一根打量了几下,自言自语地说:“这几根棍子曾经是用来当做武器的,它有明显的被人多次使用过的痕迹”。

“这更加证明了这里曾经有人活动过!”蓓蓓也弯着腰观察几根棍子。

“这里为什么会放着几根棍子呢?”新鹏问韩教授。

“大概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批人来到这里,不知道遇上了什么变故,放下武器后就没有再带走。”

永涛已经站了起来,怒气上涌,一脚把剩下的棍子踢飞,嘴里还骂骂咧咧的:“谁他妈的把这些棍子放到这里”。

我想阻止永涛,韩教授伸手拦住了我。

“这些棍子除了能确定这里有人类活动过的痕迹外,也没有别的价值了。”教授说。

继续往前走。这里除了我们几个的手电光外,没有哪怕一丁点的光源,两头都是看不到头的黑暗。走着走着,山洞的空间突然宽阔了些。

这一路的奔波,中间也没休息过,我早觉得双腿麻木了,只是跟着惯性一步一步向前迈腿。其他人估计和我的感受差不多,只是谁都不愿意在那样狭窄的地道里休息。

这里就不一样了,左右至少宽了五六米,不看前后两头的无边黑暗,就是一间宽敞的客厅。

“休息一会吧!”韩教授喊停了我和永涛,原来他也觉得这个地方适合安营扎寨。

收到要休息的信号,前面的永涛直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,这家伙也累散架了,估计和我一样,一是不愿意在刚才狭窄的地方休息,二是不愿意在美女面前示弱。

蓓蓓的毅力和身体素质都不比我们三个差,而且队伍里又有她的老师,自然不会先开口喊休息。其实大家心里想的都一样:赶紧找个能休息的地方歇一歇。

蓓蓓拉着教授的胳膊走到了一侧的石壁下,又从背包里找出两块塑料坐垫铺下,这才和教授坐下。

我和新鹏也学着他俩,走到石壁下背靠着石壁坐。还别说,这样倚着岩壁坐还真舒服。我们四个挨着坐,独自瘫坐在几米外的永涛就略显尴尬了。

休息了几分钟,我恢复了气力,就觉得有些无聊,便拿着刚才折断的一截木棍在地上扫来扫去,在昏暗的灯光下,我随意扫出的图形倒是很有毕加索抽象画的味道。

“小刘,你停一下。这是什么?”韩教授声音颤颤地说。

我赶紧停止了“绘画”动作看着教授。教授摇摇晃晃地站起来,蹲到我身侧。

“这不是尘土,而是灰烬”,教授蹲下身在地上摸了一下,放到眼前看了看之后说。

“灰烬?”永涛和蓓蓓也围了过来。大家学着教授捏了点放到眼前看。

也许刚才我们太累了,影响了思维和反应,在这与世隔绝的山洞里怎么可能有这么厚的尘土呢?再加上光线暗的原因,看不清灰烬的颜色。仔细看,这的确是木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,甚至还能找到没有完全烧尽的小颗粒。

“快看!灰烬下面有人影!”新鹏惊恐地喊道。

我有些不好意思,双手扶着墙扭扭捏捏地蹲了下去,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,这是她第一次喊我名字……。

蓓蓓倒是不含糊,一步踏上了我肩膀,她喊了一声“起来吧”,我立刻慢慢的站了起来。

我抬起头,看到头顶上怪石嶙峋,突兀有致,这样的话,就上面算藏着洞口,在下面也看不到。

怎么上去呢?我们几个都不算矫健。

“我来!刘冬,你蹲下,我踩着你的肩膀,让我摸到上面凸起的石头,我就能爬上去”蓓蓓看着我说。经过这两天的相处,蓓蓓和我逐渐熟悉了,时不时也闲聊几句。

继续前进,我隐隐约约听到有流水声,四处望了望,但没有看到附近有小溪的影子。蓓蓓和新鹏也听到了流水声,都停了下来,侧着耳朵寻找水源。

蓓蓓靠近石壁,把耳朵贴在岩石上,听了一会儿,转身跟我们说:“水声是从山里发出来的”。

“靠!山里怎么藏着小溪啊?”新鹏觉得不可思议。

“会不会这上面有洞口啊?”永涛突发奇想地说。

“也不是没这个可能,之前在我国陕西湖南等地,都发现过类似的原始人居住过的山洞,为了躲避野兽和防止雨水倒灌,他们将自己藏身洞穴的入口开在很高的地方。”蓓蓓回道。

我和蓓蓓沿山峰向左,新鹏和永涛沿着山峰向右,教授在原地等着。

我们一边走着,一边细心听着洞内的水流声,觉得声音越来清楚,也越来越有穿透力了。突然,抬头一看,不远处有股水柱从岩石里流出来。

我们也靠了上去,把耳朵贴到岩石壁上,果然听到在岩石的后面有清晰的流水声。

“山里应该有洞穴,洞内有流水。”韩教授喃喃道。

“山上怎么会有石像呢?”新鹏觉得不太可能。

韩教授眉头紧锁,也想不出个所以然,只是隐约感觉到这边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,让他最不解的如果有这样大规模的工程,历史上应该有文字记载,可韩教授读过有关临沂地区的所有史书,还包括野史,都没看到类似的记载。

教授继续说:“之前听那四兄妹讲述山里情况的时候,我注意到了一句话:这山里有好多的洞。那时候我就有这么个疑问,一座山里好几个洞,那会不会是相通的?”

韩教授有个大胆的想法::这座山有许多山洞,山峰四周又有数不清的碎石,而碎石的来源很有可能就是这些山洞。地上这么多碎石,这还不包括数年岁月里雨水冲、刷风吹日晒消耗掉的。挖走这么多岩石,不仅仅是几个山洞的量,很有可能山中有更大的洞穴!

我们开始分头找洞穴的入口,根据教授的理论,有小溪流出的山洞必然很深,那就极有可能通到山内的大洞穴里。

“老师是不是觉得这石像的眼睛来自于山上?”蓓蓓问。

教授点了点头,回道:“很有可能,你们看这周围的地貌和山石特点,这里应该曾经有过大型的工程,这项工程使用了不少的岩石”。

教授继续补充说,看这些碎石的风化程度,应该是几千年以前的工程,至少能说明这里曾经有过具有一定文明程度的人群活动过,也许和我们寻找的地方有关系。

阅读考古秘史之深渊诡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(www.washuwx.com)

  • 加入书架
  • 目录
  • A+
  • A-